家長學校
高三家長如何跟孩子良好溝通
作者:學生處 瀏覽:196 發布時間:2015/4/10 16:23:42
-
培養聆聽習慣
孩子也需要傾聽的對象,所以家長要讓家里時時刻刻都有一種“聆聽的氣氛”。這樣,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,就會來找父母商談。要達到這個目的,最好的方法就是經常抽空陪伴孩子,利用共進晚餐的機會,留心聽孩子說話,讓孩子覺得自己受重視。
-
學會平行交談
父母用“平行交談”的方式跟處于青春期的子女談話,往往能引起熱烈回應。這種非面對面的談話方式會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輕松自在。父母與孩子的談話內容,最好是多談一些如何學會求知識,學會做事,學會共處,學會做人等。在交談中,還要注意從事情到關系、從事情到感情、從一般到特殊等原則,從而實現孩子與父母之間什么話都談。
-
密切親子關系
要做到良好的溝通,就必須密切親子關系。因此,家長應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,盡可能地讓孩子明白父母始終是關心和接納他們的。最重要的是,父母與
-
表露矛盾心理
在同一段時間,孩子可能對父母又愛又恨。對父母、老師和所有對孩子有權威的人,孩子的感情往往是雙重的。但是,父母對孩子這種感情的二重性,通常是很難接受的。因此,父母應該學會接受孩子身上存在的雙重感情,對孩子所表露出來的雙重感情也不用擔憂。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面感情的鏡子,以幫助孩子了解他的感情。一個孩子要了解他內在的真實感情就要聽父母對他的感受。通過感情這面鏡子,能夠給孩子提供一種自發地調整和改變情感表達方式的機會。
-
給孩子留下屬于自己的空間
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間,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,因此,家長要讓孩子有屬于自己的空間,不擅入他們的房間,不偷看他們的日記,不問他們不想說的事。
-
只做孩子的顧問
在實際生活中,父母應做孩子的顧問、盟友,而不要做經理人。家長學會做顧問,學會聆聽,提出建議而不插手干預,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感覺更輕松。
-
不要無所不問
父母提問過多,很難使孩子講心里話。所以,在日常生活中,家長不要咄咄逼人,不要什么都問,如果孩子愿意告訴你,那你一定要認真聽他說話,并將它視為禮物,加以珍視。